首页 万车自媒体

新车评
“新屌丝”三宝之我见:降价带来短暂销量快感,然而......
2019/3/7 17:02:00 280浏览

0

收藏

分享

280

这个人注定是屌丝命。当年迈锐宝面世时我便中了毒。主要喜欢的是它的肌肉感,以及静谧的行驶品质。然而过不了多久,无节操的终端优惠加官降,使得它跟同期的索8,K5并称屌丝三宝。

现如今,我在ATSL上又重蹈覆辙。因为在新一轮的降价风潮下,一众豪华品牌入门B级车,纷纷将价格下探至合资B级车的领域中。因此,新屌丝三宝(ATSL,Q50L,XEL)就这么愉快地诞生来。

二线品牌普遍现象:产品力偏科或相对一线产品过于平庸

作为车主,必然是因为我能欣赏ATSL的长处。我喜欢它异于常态的扎实操控质感,喜欢它拥有傲视同级的静音水准,喜欢它用料丰富扎实的内饰。这几个看似非常矛盾的需求,都一一出现在它身上。在我看来,它简直就是天女下凡,为我量身定制的Mrs.right。

可我个人的口味并不能以偏概全,客观地说,ATSL真心是个长板捅上天,短板短到贴地的偏科生,以至于身边不少人接触过ATSL后,体验虽然一致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。别的不说,就以我最亲密的家人——老爸为例。好几次他开过我的车后,都对其扎实的操控赞不绝口,高速稳定性,静音都无可挑剔。

可就因为变速箱逻辑不适应,无法接受。没错,你们想听的“动力不太跟脚”和“动力陡增突兀”出现了,时间久了我也懒得为“一个变速箱毁所有”诡辩了。加上不躲坑不减速过减速带的那种生硬感,组合起来使得ATSL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批不好驾驭的烈马。

另外两宝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。以XEL为例,它的操控虽不像ATSL那般固执地扎实,相反在弯道和山路里,XEL跟进口标轴的一样,如猫咪般灵动。可国产版丧心病狂地加长里110mm,在我看来,它很大程度破坏了XE本身的整体性和灵活性。并且底盘的重新标定,似乎有所妥协,在滤震和操控之间的拿捏尺度不太如何。从操控角度看,我会嫌它侧倾太大,尾部长略拖沓。舒适性角度看,后排乘客的路感过于清晰,零碎震动几乎没有过滤,一五一十地通过座椅送给了乘客。显然这个豹子,依旧只能充当玩伴角色,并非柴米油盐的绝佳之选。

至于Q50L,国产进来之前,其最大的噱头和卖点都堆砌在高配上。英菲尼迪看家的线控转向系统外加VQ37的V6发动机是它身上最大的杀器。结果国产后倒好,顶配线控转向版本曲高和寡,中低配采用的机械液压助力手感水准落差甚大。中低速重手,中高速指向性和路感反馈又不能带来丝毫运动的联想。2.0T+7AT的奔驰动力总成,虽说无过,可总体来看亦是表现平平,加速、操控、舒适性各方面都没啥特别过人之处。从而使得整个车子综合表现就是个“差不多先生”,科科70分的水平。

相比之下,垫底的S60L基本连科科70估计都达不到,估计只能等换代车型引入才能拯救其销量的惨淡了。

价格跳水如毒药,享一时销量之快,或许带来长久负面之伤

网上关于二线品牌的梗和段子实在数不胜数。什么洗浴王,大吉利,7折豹,大奇瑞。若说买个BBA,有品牌溢价性加持,没过多久大家便淡忘了你低价入手这件事。可入手二线品牌,得做好被键盘车神嘲讽的心理准备。

说了这么多,还不如讲钱实际。当年的三宝:索8、k5、迈锐宝作为B级车,价格却杀入来主流A级车的市场里。同理,这些国产化后带L的二线之辈。

于情于理,用常规合资B级车的价钱买了辆豪华品牌的车,确实物超所值的事儿。从面子上看,花差不多的价钱买了更大的车,这对消费者来说,其实是挺划算的一件事的,也是一种成熟理性的消费观体现。

可惜,在中国炫富的社会语境当中,“性价比高”有时暗含有某种“没钱买更好”的深层意味,什么“买不起凯美瑞才买 ATSL”这种话,估计正是“屌丝三宝”车主最为愤怒、无奈的地方。

这当中,部分的锅还得由本土国产化来背。当年进口时候,数量有限且无过多成本压力的情况下,便可悠哉地进一台卖一台。如今国产化后,本土设厂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,销售压力便陡增,为了让成本尽快回笼,各种大跳水降价便不足为奇。同级别雷克萨斯IS便是最好的例子,虽说产品力优势同样不明显,可保持进口身份不随意设厂国产,可以说是大部分雷车坚守价格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说得更入骨些,价格守不住最直接的影响是客户群体的大洗牌,甚至会陡增品牌形象的负面传播。

以往这群小众买家,他们不随波逐流买BBA,坚持自己特立独行的价值观,来彰显自己的个性,带来的心理满足和认同感。

于买家而言,大幅降价带来吸引力和冲击力,会让很多本该不欣赏、不考虑的买家过来尝鲜,销量的良药吸引来的买家多半只在乎性价比,却忽略了“如果它真的如BBA那样尽善尽美,还至于大幅降价吗”的这种事实。没有深入了解产品,多半的结果就是不懂欣赏这些个性之选。

于厂商角度而言,这群买家今日会冲着你打7折而来,明日亦可被别家打6折而去。这种抱着不同期望的买家,回头抱怨波箱蠢,油耗高,不利于品牌形象口碑。

高开低走带来的落差,畸形的价格食物链关系是既伤了首批车主的心,又不一定能留得住新来的“过客”。进口时期拿着一手真香好牌,如何在国产后保持优势不要打坏?这真是个耐心寻味的话题。

(文/XCP陈志豪 )

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
0/500字
输入验证码: 点击获取验证码
查看更多

热门推荐

微信号
抖音号